惊喜来自于1986年,当时的专家、学者结合以前发掘获得的资料,对三星堆遗址内东、西、南三面,连续进行了六次发掘。

这一次,清理出了由土坯垒成的古城墙遗址。

东城墙长约1090米,南长城墙长约1150米,西城墙长约650米。

由于是残遗,原来的城墙实际可能更长一些。

城址内发现有房址、祭祀坑、作坊遗址和墓葬等。

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在1号和2号两个祭祀坑中,发掘出了大批的青铜器、金器、玉器、石器和象牙器等

相比第一次发现之时,这一次又发现的东西,就有价值的多。

而到了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考古人员对三星堆遗址再次进行了发掘。

新发现6座「祭祀坑」,目前出土金面具残片、鸟型金饰片、金箔、眼部有彩绘铜头像、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牙凋残件、玉琮、玉石器等重要文物2000余件。

此次新发现的6个器物坑,与1986年发掘的两个坑,都分布在三星堆台地东部。

周围还分布有与祭祀活动有关的圆形小坑、矩形沟槽和大型沟槽式建筑。

这次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的形制与方向,同1986年发掘的1、2号坑相似,出土文物也大同小异。

考古团队在4号坑的灰尽层面,和3号坑的青铜器表面,还发现了丝绸的遗迹。

在早华夏时代,最高级的丝绸,大都用于祭祀等隆重场合。

而在古代蜀国,想来很早之前,就会养蚕抽丝织布了。

像是这种技术,在古蜀国并不少见。

在5号「祭祀坑」,清理出多件金器和数量众多的带孔圆形的黄金饰片、玉质管珠和象牙饰品。

初步判断,这些金片、玉器与黄金面具是有规律的缀合,系古蜀国王举行盛大祭祀仪式时所用器物。

对4号祭祀坑进行最新碳十四测定表明,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200~前1000年,相当于晚商至西周初年。

1号祭祀坑是个长4米、底宽2.8米的长方形土坑,里面出土了各类器物420件,其中铜器就有178件。

有人头像、跪坐人像、面具、人面像、龙柱形器、虎形器、虎形饰、戈等。

与铜器同时出土的还有金器、玉器、陶器、石器、骨器,以及大量的象牙、海贝、骨渣等。

这些器物,尤其是铜器,却大都有火烧的痕迹。

2号祭祀坑也是个长方形土坑,长5米,底宽2米,出土各类器物1300件,其中铜器有735件。

除了一些器物和1号坑雷同外,铜器还有立人像、兽面具、眼形器、眼泡形器、太阳形器、神树、神坛、神殿等。

令人惊讶的是,2号坑同1号坑一样,很多器物也都有火烧过的痕迹。

像那些散堆着的骨渣和象牙,都被烧得发了白。

好多铜头像的颈部,都因火烧熔化并向上翻卷起来。

有些小型铜器,甚至因烧化而紧紧地黏在了一起。

2号坑出土的青铜大立人像和青铜神树,疑似被瘗埋者砸烂后,才瘗埋。

这一点陈文哲看的十分清楚,因为那件青铜大立人像,上下断成了两截。

而青铜神树上的各种装饰配件,诸如树叶、太阳神鸟等装饰配件,溅落得四处都是。

另外还有不少面具也被砸成了一堆烂铜,其中有一些经过火烧后,已经熔化得不成样子。

陈文哲快进着,查看当年的考古收获。

他随同着考古学

家,几十年来下来,看着一件件古物出土。

他看着那些被火烧的青铜器、象牙,感觉十分不好。这些宝贝,到底是因为什么,而被烧之后,埋在了这里。

而这需要他向前回朔,可现在看到的景象,也十分吸引人。

陈文哲看到考古人员,在对两个祭祀坑的器物摆放位置,进行观察以后有所发现。

1号坑中大部分器物,堆叠在坑南端。

玉戈、玉章等外形较大的玉石器,分布在坑东处。

像玉凿、玉锛、玉斧等形体较小的一类玉、石器,则堆放在坑的西角。

青铜人头像、人面像分布在坑中部到西北一线,而铜器则混杂于骨渣之中。

2号坑的器物摆放情况,与1号坑大同小异。

这些东西,很明显地分成了三层。

上层是排列整齐的60根象牙,象牙之下是大中型青铜器,下层是诸多的小型青铜器和各色饰件及一些玉器。

显然,瘗埋者在瘗埋这些器物之前,先对这些器物进行了砸打和焚烧。

然后按照相关礼节程序,分类摆放后,才开始瘗埋。

看到这种情况,陈文哲的心情好了不少。

他发现,这些器物应该不是被无缘无故的破坏,或许是一种仪式。

器物过火,极有可能是甲骨文所提到的「燎祭」。

即将祭祀物品,放在柴堆上焚烧。

两个坑中的骨渣残骸,后来经鉴定均为大型动物,没有人骨。

这基本符合甲骨卜辞所记「卯牛」「卯羊」一类祭祀方式。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器物大都是礼器一类,专用于祭祀,因此可以确定这是古蜀先人祭天祀神的一种特殊礼仪。

随着不断的快进,陈文哲发现的隐秘越来越多。

很快,他的视线就定格在一株高大的青铜神树之上。

这座祭祀坑应该是2号坑,可从这里面出土的青铜神树确是不少。

原来陈文哲一直以为,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就那么一棵。

没想到,他现在看到的却不少。

仔细数了数,发现二号祭祀坑中,共出有6棵青铜神树。

这些青铜神树也不一样,有2大4小。

其中最大的1号神树,通高达3.96米,树干高3.84米。

神树由底座、树干和飞龙组成。

神树的底座是圆锥形,绘有太阳和云雾的图桉,应该是象征高耸的神山;

神山顶上,就是树干。

树干上「长」出来的树枝,由上而下共分三层。

每根树枝上,都饰有花果和神鸟。

树旁还有一条马面飞龙,正张牙舞爪,俯冲而下。

这不由得使陈文哲很自然地联想到《山海经》神话中的昆仑、扶桑、若木和建木。

在这个神话中,太阳每天以金乌形象出现。

它们沿扶桑升起,傍晚再沿若木下降,进入羽渊和黄泉,从地底绕回扶桑,第二天再从扶桑冉冉升起。


本书首发域名:https://www.bxge8.com。   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s://m.bxge8.com。